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中国经济网:“住村工作者”真正住进百姓心里——专访新疆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作组组长范聪卓

 

“住村工作者”真正住进百姓心里

——专访新疆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作组组长范聪卓

 

新疆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作组组长范聪卓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新疆47日讯(记者 李远 司马一):2014331日,满载着新疆财经大学师生员工深情厚谊的大巴车缓缓驶入麦盖提县巴扎结米乡,为当地村民捐赠了价值50余万元的物品。

  这次捐赠活动是新疆财经大学工作组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多户生活困难的村民缺少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帮助贫困村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新疆财经大学全校师生及部门积极响应、共同参与。仅仅两天时间,就收到各类衣物2万余件、被褥80床、电脑40台、投影设备2套,还有书籍、运动用品等,总价值约50万余元。

  “这只是我们开展住村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从百姓最需要的入手,切实把群众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在工作中做好群众工作、打好群众基础。因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最终实现。”201447日,新疆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作组组长范聪卓接受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与群众建立连心桥 解决百姓实际困难

  20142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直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动员大会提出,从2014年到2016年,新疆各级部门、单位将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为期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活动将实现全疆1万多个基层单位全覆盖,全面进驻、不留空白;干部全覆盖,3年下来,全疆20万名机关干部将轮换一遍,全部下基层一年。

  此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新疆科学发展、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更好地落实好这些工作,以范聪卓为组长工作组,每到一户都亲切地与困难群众交谈,嘘寒问暖,详细询问他们家中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农民群众当前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与群众建立连心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前些日子,在巴扎结米乡库台克勒克村村支部副书记买买提•木沙的带领下,工作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范聪卓先后到村民2组和5组看望和慰问沙吾提•莫明、阿提古丽•苏莱曼和肉孜•阿不都外力3名五保户。范聪卓与五保户亲切交谈,详细询问生活情况,并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另外,当工作组了解到沙吾提•莫明家中无生活用水来源时,组长范聪卓当即自费捐钱资助为其打一口压杆井。当了解到阿提古丽•苏莱曼家中三个孩子都没有上学的情况时,工作组向其讲解国家相关教育惠民政策,并将重点关注其孩子的教育问题。经说服工作,阿提古丽•苏莱曼答应第二天就送孩子们去上学。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与百姓心连心,搭建起与群众之间的心灵桥梁,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三民”活动落地有声,发挥实效。”范聪卓向满怀深情地向记者说道。

开展植树造林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431718日,新疆财经大学住巴扎结米乡库台克勒克村工作组与村民一同前往距驻地30余公里的麦盖提县三十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进行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新疆财经大学住巴扎结米乡库台克勒克村工作组与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记者司马一合影。

    该规划林区位于麦盖提县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工程建设对于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绿化家园、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植树现场,工作组成员和村民们一起挖坑植树、埋滴灌管道、平整树田,一起与村民裹着风沙喝着凉水吃着馕,体会农村工作的艰苦和艰辛。在劳动中途短暂休息的间隙,组员们还主动和各组村民拉家常,仔细询问他们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村民们的热情回应。”范聪卓这样说道。

  两天的劳动,让工作组的成员们真正认识了这些勤劳、朴实、吃苦耐少数民族村民,他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毫无怨言,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的热情感染着工作组的每一位成员。

  范聪卓说道:“我们就是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与百姓同吃同住,只要这样才能真正与百姓建立起感情。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三民’活动的开展也是这样,只有在百姓心中种下这样的种子,我们才可以真正实现中国梦。”

采访的最后,范聪卓表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为群众排忧解难,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真正凝聚人心,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才能把整个民族的力量汇聚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上来,才能更好地做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工作。(20140407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