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乌鲁木齐晚报:发自心底的声音(我校学生雪来提.阿不都米吉提受访)

 

本报记者吴杨焦云龙

59日中午,库尔班江·外力刚走出新疆工程学院北校区的教学楼,就迎面遇见了抱着篮球的大四学生马军,两人几乎同时微笑着开口向对方问好。

尽管来这所学校任教不过短短两个月,可因为主笔撰写了一封声讨暴力恐怖行径的联名信,库尔班江现在已成为学校里的明星了。走到哪里,都会有认识或者陌生的面孔,主动向他打招呼。

4301910分许,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发生一起暴恐案件,当晚,11名高学历的维吾尔族青年通过网络集体发声,在严厉谴责暴恐分子的罪恶行径的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微博发出后,截至514日下午4时,共有1892个评论,转发95771417个赞。

时过半个月,对于这位教思想政治及汉语课的年轻教师来说,生活和以前似乎并没有太大区别,他只是会经常被追问:联名信之后,还将做些什么?而这,也是他和联名信上其他十位小伙伴最近一直在思考的。

库尔班江从小在喀什长大,2004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刚入校时,由于语言表达不流畅,他不太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经过一年的相处,同学们的热情很快使库尔班江融入其中。

这个高鼻梁、深眼窝的帅小伙身旁,多了不少朋友。打篮球、踢足球,相约逛街、购物、吃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库尔班江生病时,舍友总会把饭菜带回宿舍。同学和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使他收获了来自异乡弥足珍贵的情谊。

张泽元就是库尔班江朋友中的一位。

说起和张泽元的相识,库尔班江竟然想不起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篮球场上经常碰面,路上遇见相视一笑,因为兴趣相投,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大家成了好朋友。

2009年,库尔班江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攻读政治学硕士,张泽元进入另一所高校深造,两人也没断了联系。

430日,乌鲁木齐火车站发生暴恐案件后,晚上10点多,正在重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张泽元,通过网络知道此事后,第一时间给库尔班江打来电话:你没事吧?一定要注意安全。张泽元的话,让库尔班江心里暖暖的。

在联名信中,库尔班江提到了昆明火车站暴恐案件发生后,一名维吾尔族小伙儿在献完血后深鞠一躬向众人致歉的事。

我能理解他,他用行动表达自己,但这远远不够,我们一定要用声音喊出自己的想法。在联名信中,库尔班江写道:犯罪分子造的孽果正在由无辜的新疆各族人民偿还……暴力恐怖分子是恶人,不能代表新疆人。

胡尔西旦·阿尔肯的弟弟是塔里木农垦大学的学生。53日,他无意看到《新闻联播》中姐姐正在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随后,他把电视截屏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并自豪地向朋友们炫耀11人的名单中,第三个人就是我的姐姐,现在上电视了。而随后却埋怨姐姐:为啥不把我的名字也署上?

在胡尔西旦姐弟俩的印象中,除了古尔邦节、肉孜节外,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在这些节日里,同学们相互串门。春节会去别的同学家拜年要红包,古尔邦节、肉孜节,别的同学则来自己家吃香喷喷的手抓肉。

那时候,胡尔西旦觉得,生活在新疆的小朋友比内地的小朋友幸福得多,因为一年中,就连过节的次数也比别人多。

2009年,是胡尔西旦·阿尔肯考入新疆大学的第一年。她所在的班级,有四个不同民族的学生。2009年,“7·5”事件发生时,恰逢学校期末考试。考完试后,家不在本市的同学由学校统一派车送往各个车站返回。作为班长,胡尔西旦一直坚持把所有同学送上了车,她才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很快,返家的同学不断发来短信,询问胡尔西旦是否安全到家,并一再叮嘱她,要注意安全。看着手机里不断涌进的同学短信,胡尔西旦觉得,那不仅仅是同学之间的关心,更像是兄弟姐妹间发自内心的殷殷叮嘱。

那个暑假胡尔西旦并没闲着。当时,乌鲁木齐市团委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得知消息后,胡尔西旦的爸爸第一时间带着女儿前往报名。虽然爸爸没说什么,但胡尔西旦还是从他的眼神里,读懂了父亲的未尽之言。

联名信在网络发布之后,长辈们要求胡尔西旦把联名信翻译成维吾尔文念给家里人听。听完后,爸爸拍拍女儿的肩膀说:长大了,懂事了。

在联名信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敌人害怕我们团结,说明团结最有力:敌人越是要破坏团结,我们就要更加团结!我们要团结,各民族要团结。

胡尔西旦说,这段话其实是许多和自己父母一样的人们,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

联名信发布之后,作为发起人之一的买尔旦·外力也在时刻关注网上人们对此事的反响。

就在53日中午,有人把联名信的网址发在了一个QQ群里。几分钟后,有人打出四个字回应:规定动作。

类似的评价在一些网帖中也曾出现。但这四个字着实令买尔旦生气。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自己的表达?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研二学生,脸庞因激动而微微发红。

我们和所有人一样,都痛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痛恨那些惨绝人寰的暴力行径。顿了顿,他继续说:虽然火车南站伤亡人员里没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但不代表之前或者以后,我们的亲人朋友就不会受到伤害,我们的愤怒和声讨是发自内心的,是自然而然的。

在浏览了一些报道后,买尔旦坦言,个别媒体对写联名信的初衷,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我知道,他们(媒体)不是故意的,这恐怕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在新疆生活过,体会不到新疆人的真正感受

没有长期生活在新疆,恐怕体会不到我们内心的挣扎。买尔旦一脸严肃地说:我们呼吁各族同胞认清境内外敌对势力制造惨剧、妄图造成恐慌、破坏团结、割裂社会、分裂国家的巨大阴谋。我们要擦亮眼睛,坚决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坚决不上敌人的当。

这段话,出现在联名信的结尾部分,并被买尔旦用笔画上了着重号。

爱在心疆是一个90多人的微信群。群成员是在全国各地上学的年轻人,平时,大家会讨论一些热点话题。联合署名的11人,全是这个群里的活跃分子。

事实上,早在昆明发生暴恐案件之后,爱在心疆就曾进行过要集体发声的大讨论。

当时甚至分好了工,计划按各自擅长,从各个侧面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斯坎带尔·吾守尔说。

这名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麻醉专业的大四学生坦言,只要看到新闻上暴力恐怖几个字眼的时候,瞬间就会感到很沮丧,很压抑。

430日一整夜,斯坎带尔都在一遍遍地刷微博和国内门户网站,了解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案件的最新动态。

联名信发布后,斯坎带尔起初感觉反响不大。直到他收到在湖北上大学的高中同学向阳发来的赞扬短信,他才打开浏览器搜索发现,联名信上了头条

新疆财经大学大二学生雪来提·阿不都米吉提的名字也出现在了联名信上,班主任齐培权特意给他点了赞:你给所有学生做了个榜样。

姜根法是雪来提在校园志愿者团队无话不谈的好朋友。511日是姜根法的生日,雪来提受邀成为宴席上唯一一个姜根法同班同学之外的客人,好哥们,过生日怎么能少了他。

去年暑假,两人私下把在学校兼职攒的400元工资捐出来,为一名贫困学生买了回家的火车票,并一起把他送上了开往喀什的火车。前不久,雪来提还向姜根法发出邀请:暑假,一起回喀什,体验最具特色的新疆风情。

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用“+1”的方式不断跟帖。新疆大学机械学院锡伯族教师金阿芳为学生买尔旦点了赞;爱在心疆群友苏丽娅埋怨库尔班江为啥不把我拉上;一向不苟言笑的导师韩隽,通过微信向胡尔西旦发来三个字做得对;青海的徐艳丽打电话告诉库尔班江:你是全班的骄傲;斯坎带尔在喀什的父母鼓励儿子:大学生就应该这样,有责任有担当”……

联名信的最后,这样写道:不能再沉默了,不会再沉默了!我们,并肩,向暴恐分子出拳!

(据2014516日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