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新疆日报载文:阿布都瓦力·艾百:从“丝绸之路”到“货币之路”

 

          从“丝绸之路”到“货币之路”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阿布都瓦力·艾百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货币之路”。东西方的文化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彼此传播,相互融合。“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外货币流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的交流。“丝绸之路”货币的世界性融合,带动了商贸往来,沟通了中外经济合作。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五通”中的“加强货币流通”体现的是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提高人民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作用,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虽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是前期工作不断地在完善。早在1994年,我国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200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银行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允许双方货币用于边贸结算;20097月,国务院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6月开始,试点地区范围大幅度扩大,扩展到新疆在内的20个省区市;201012月,人民币对卢布交易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挂牌上市,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结算迈向自由化;2011628日,中国银行新疆分行正式推出人民币对坚戈直接汇率项下的坚戈现汇业务,标志着中哈贸易结算进入直接汇率的市场化阶段;自2008年末以来至今,我国已与17个国家及地区分别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民币已实现区域化。

我国东北三省与俄罗斯边境贸易已经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在泰国,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一些商店除了用当地货币外,还用人民币标价;在越南,人民币几乎是最受欢迎的外币,兑换使用都非常方便;在缅甸,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当作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柬埔寨号召本国人民使用人民币,以吸引中国游客、拉动旅游;在老挝,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

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应该通过人民币的中亚化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但是,新疆与中亚国家边境贸易上90%以上用美元计价结算,这影响着人民币的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

因此,为实现人民币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流通,从周边国家开始向其他区域范围扩展,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设想,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货币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货币融合“开绿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重视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同时配套相关优惠与扶持政策;加强新疆地方政府在中亚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建立由中央银行、外管局、外经贸、海关、口岸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共同组建的区域金融信息网;构建一个完备的人民币检测控制体系,确保人民币作为经贸、投资货币的顺畅通行。(据新疆日报网)(责任编辑:xw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