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乌鲁木齐晚报报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进高校 模范事迹感动莘莘学子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进高校  模范事迹感动莘莘学子

  □本报记者周坤  陈彦仿  李雪  郭军鸽


    他们是普通人,却做着并不普通的事;他们,将一点一滴的小事汇成一个个“微行动”,汇聚成民族团结的巨大正能量,书写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彩篇章。


    昨日,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走进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后续还会将这些感人故事播撒到天山南北。


    “天使妈妈”催泪

    昨日12时与16时,宣讲团成员分别来到新疆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35岁的“天使妈妈”早热古丽·依米提的事迹让师生们泪眼婆娑。


    在报告会上,库尔勒市新城街道华星源社区党委书记黑尼古丽·买买提讲到自己第一次见到早热古丽时,用了一个词――朴实。


    在库尔勒市河北福利院,早热古丽每天都在照顾着23个维吾尔族、汉族脑瘫孩子,扶他们练习走路,教大一些的孩子吃饭,给小一些的孩子换尿不湿、擦口水,满屋子咿咿呀呀的声音,她一直面带微笑地在跟孩子们拉手、拥抱。早热古丽虽然当选了“中国网事·感动2014”人物,但她仍全身心地照顾着孩子们。


    2005年,早热古丽在医院门口,捡到一名患有脑瘫的汉族弃婴。早热古丽自己就曾是一名弃婴,相同的经历让她毫不犹豫地收养了这名弃婴。从那时开始,越来越多的脑瘫孩子成为早热古丽家中的一分子。


    宣讲结束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哈萨克族学生阿莱古丽说,“很为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感到骄傲,感触很深,这些模范都是平凡人,但他们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满每个角落。”


    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杰表示,学生从真实的模范事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科学发展观、无私奉献精神,从而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助学金资助贫困生


    昨日11时,宣讲团成员来到新疆师范大学,为师生们做报告。


    从2010年起,阿勒泰市的个体商户阿斯哈尔·阿布都热依木就成立了“阿斯哈尔助学金”,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40多万元。有80多名家境贫困的孩子在他的资助下继续着学业,然而他却和家人租住在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他总是对亲人和朋友说:“我能活一天就要这样做一天,不论孩子是什么民族,他们学业有成,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听完阿斯哈尔的事迹,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木尼拉感触很深:“其实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之间相互的帮助,我们要先融合,再帮助。”


    木尼拉今年上大一,新生入校后就被分在了民汉混合的宿舍,一个宿舍8个同学,5名来自内地,3名是少数民族。


    木尼拉说,在她看来,民族团结,就要从身边事做起。她和宿舍其他同学一起,先从过年、过节等民俗习惯上和内地同学沟通,后来,又教她们学维吾尔语、学维吾尔族舞蹈,她们也会和室友学习汉语文化。久而久之,同学们融入在了一起,并相约今年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要一起穿上漂亮的衣服庆贺。
   

乡村医生获赞许


    “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包扎墩卫生院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他的工作地点距离特克斯县城90多公里,是一个环山围绕、封闭的丘陵山区,出去一趟,经常是一个月后才能回家。23年间,他行走在包扎墩牧区里坚持为牧民看病,光免除诊费就近10万元……”昨日16时30分,宣讲团成员来到新疆财经大学举行报告会,来自特克斯县国家税务局的谢征向师生们讲述了乡村医生居马泰·俄白克的事迹。


    新闻与传媒学院大三学生艾克然木·艾合买提来自鄯善县。“听完宣讲,我更加理解了,不仅仅在学校,在社会中、在生活中,都需要民族团结。”

    来自浙江温州的徐天赐说,班里的同学有6个民族,刚到学校时他很不适应。但随着和同学们相处,他发现各民族间相互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十分重要。“相互认同,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徐天赐说,现在内地的家人通过他的讲述,渐渐了解了新疆,了解了其他民族,今后他还要把听到的这些事迹,讲给更多的人听。(2015-05-19乌鲁木齐晚报第A06版)(责任编辑:xw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