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暑期新闻:我校教师闫国疆博士受邀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历史是一面镜子”,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8月23-29日,素有“史学奥林匹克”美誉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胜利召开。我校马列部教师闫国疆博士受邀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为学校争得荣誉。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当今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国际盛会,创办于1900年,每5年举办一届,除“一战”、“二战”期间停办外,迄今已举办了21届。此次在济南举行的第22届大会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办以来首次由亚洲国家举办,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名历史学家参与了此次盛会,数量创历史之最。

    大会开幕式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宣读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大会贺信,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这次大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问、加深理解的机会”,可以“帮助人们从历史的启迪中更好探寻前进方向。”

    国际历史学会主席玛丽亚塔•希耶塔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国际历史学会副主席茜尔达•萨波托、皮姆•邓波尔,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司库劳伦•蒂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校长张荣,以及大会山东省支持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及30家成员单位代表、中国史学会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代表、中国历史学博士后代表以及山东大学有关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

    本届大会传承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传统,坚持以学术为主导,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化的情绪”“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数码技术在史学中的运用”四个主题,安排了平行会议、专题会议、圆桌会议、特别会议、晚间会议、国际历史学会附属组织会议、青年学者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共计175场,并在济南、青岛、淄博、泰安、济宁、聊城六市举行卫星会议。

    经过7天平等友好的对话交流、高规格的学术共享,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深入挖掘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探寻历史学的发展路径及其现实意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法国历史学家塞尔日·格鲁津斯基荣获首届“国际历史学会——积家历史学奖”。本届大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史无前例,其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也将载入历史科学史册。

    我校马列部教师闫国疆博士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系新疆获邀出席大会的3名学者之一),在长达7天的会议中,亲身感受了“史学奥林匹克”的博大与精彩,不仅对世界历史科学的理论研究、历史教育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以及历史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等有了更多了解和把握,而且结合现实和习近平贺信,做了会议专题发言,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赞扬,会议官方网站对此做了专门报道,为新疆财经大学赢得了声誉。会议期间,闫国疆还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建立了学术联系,为学术“走出去”做了积极尝试。(责任编辑:xw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