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新疆日报:加强双语互学的现实意义

  加强双语互学的现实意义

□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授  范晓玲

    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离不开语言这个桥梁和纽带。十年来,在中央及自治区的支持下,新疆双语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今天,学前双语教育普及面由59%提高到89%;中小学双语教育覆盖面由34%提高到69%,双语班学生数由70万增长到150万;全疆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数由99万人提高到220万人;民汉学生混班和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取得重要进展;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及“民汉双语翻译”专业实行全额免费。一批批“民汉兼通”人才为新疆社会稳定及长治久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期,我们有调研数据显示:第一,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的认同高于普通班,充分说明汉语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以及少数民族公民意识及民族团结教育建构有密切关系;第二,目前全区积极开展民汉双语互学活动,加强基层干部双语能力建设,广泛推动各族群众通过语言交流的平台走动互动起来,使全区上下,从学校到政府机关,从服务窗口到社区街道,从娃娃到老人都能加入到民汉双语互学的活动中,语言是打开心灵、沟通情感、促进交流的钥匙,此项活动的展开,必将为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架起语言桥梁和纽带;第三,自治区通过加强“访惠聚”住村干部“双语”培训班,使各级住村干部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尽早熟悉所住村的工作,快速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和友谊,确保住村工作取得实效。

    实践证明,民汉双语互学必将成为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语言桥梁和纽带,也必将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年的语言交际基础和条件。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深刻认识语言观念即语言态度是影响双语教育、双语互学的重要因素。加强新疆区情的认识宣传工作,使大家高度认识民汉双语互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明白加强民汉双语互学促进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我们的调研中,高校及中小学师生对新疆双语教育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双语教育能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能让自己成为现代人,但是,作为中国公民应学好国家通用语言的义务和职责的公民意识教育还需加强。

    充分认识民汉语言互通是加强“五个认同”教育及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教育、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也是加强现代文化引领及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文化互鉴互赏互融的桥梁和纽带。

    探索双语互学的培养、培训机制,强化此工作的实效性。语言学习是过程,需要在语言环境中不断使用,才会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营造互学双语的语言环境和氛围都是保证双语互学,机制的建立则是提高双语互学有效性和长久性的基础。

    今天,语言不再是过去简单的概念,其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价值不断提升,对于国家治理、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作用凸显,语言服务已成为社会广泛需求,自治区提出民汉双语互学,加强双语教育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年各项工作的实施,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及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刊载于2016年5月19日新疆日报理论版,人民网,天山网,网易等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