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新疆经济报载文:莫红梅: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

 

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 

  □莫红梅(新疆财经大学)

    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在现实工作中有几个认识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民族平等和团结,民族团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助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表达了对平等、团结核心价值的理性追求,也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导依据。

    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的共同性虽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中不断提升,民族融合的因素也在日益增多,但是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还会长期存在,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心理等多重纬度中呈现。因此,面对现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我国灿烂的中华文化就是由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所铸就,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学习、彼此理解尊重。另一方面,在正确认识民族差异性、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全体成员,从价值观层面上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共性教育,从根本上构建民族团结的价值认同如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形成各民族共有的精神与价值理念,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秉持费孝通先生所言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精神,推动各民族社会成员在文化、结构、心理等多层面的融合,促进各民族成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相待、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民族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相统一。

    三、改善民生、凝聚共识是民族团结的关键支撑。追求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与诉求,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如何解决又好又快地促进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国家目前发力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新疆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实现了长足的跨越式发展。2015年11月29日,国务院公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以及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的特殊政策等措施都体现了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积极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生的决心。目前,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深刻改变了新疆的发展定位,新疆由全国发展末梢变为亚欧大陆的腹心,改革的倒逼机制为新疆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区域合作、调整优化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深化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契机,因此,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共有的物质家园,能最大限度地缩小东西部差距,在经济发展中凝聚共识。

    四、法治建设是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法治精神是面向中华民族共同体全体公民的时代要求,国家社会治理要重视培育公民理性的敬畏心态,树立法治思维,用法治方式来调整、规范民族关系,切实推动民族团结走上法治化轨道。我们要在今后的新疆民族工作实践中用好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五把钥匙”,通过我区法治文化宣传机制与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发挥网络在大数据时代的领先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新疆各民族公民对法治文化的正向认同因素;用法治思维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问题和矛盾,依法处理涉及各种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促进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加快新疆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原载2016年7月8日新疆经济报T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