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新华网报道:帮扶,从细微之处着手——记新疆财大住村工作组

新华网乌鲁木齐10月27日电(黄瑞)“站在南疆广阔的土地上,有种回到故乡的感觉,闻着泥土的气息,那种心情,语言无法形容。我的老家在河南农村,我是在那儿长大的,即便后来来到新疆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从没有忘记老家那种熟悉的感觉。”谈及在南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巴扎结米乡库台克勒克村住村的感受,秦怀茂颇为感慨。

今年2月份,秦怀茂报名参加了新疆财经大学第三批“访惠聚”工作,成为其中一名成员,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南疆大地。秦怀茂早就希望参加“访惠聚”活动,今年终于得偿所愿。

一条马路,一个广场,一些路灯……这些在城里人看来不足为奇的设施,却记录下库台克勒克村最近几年的点滴变化。2014年自治区启动“访惠聚”活动以来,新疆财经大学“访惠聚”工作组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尽其所能地改变着库台克勒克村的村容村貌。

秦怀茂说,今年7月,库台克勒克村22名村民联名给工作组写信,要求将20多名学龄儿童转到附近的五一林场小学,因为那里有汉族教师,可以进行汉、维双语教学。工作组了解情况后,对村民的诉求极为重视。但因国家的就近入学政策,无法满足学生转校的要求。工作组通过与上级教育部门沟通,在县教育局的努力下从五一林场学校调了3名汉族教师到库台克勒克村小学,结束了该小学没有汉族教师的历史。9月14日下午,一年级小学生阿丽娅•托合提和11岁的姐姐阿米娜•托合提捧着一盘掺了苞米的手抓肉找到工作组说:“工作组为我们村小学帮了太多太多的忙,谢谢你们!”

如今的库台克勒克村不但修建了村公路,装上了崭新的路灯,不久前还有了自己的村民广场。10月10日那天,村民们首次在新建成的广场上举行了升国旗仪式。说起这个村民广场的建造,秦怀茂和工作组成员们可没少下功夫。为了使广场的建设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秦怀茂每天多次到现场“监工”,还不时地拿把尺子到处丈量,生怕水泥地坪15㎝的厚度和平整度达不到要求。至于水泥的标号、原料的混合比例更是经过了他几近严苛的把关。淳朴热情的村民感受到了工作组的心意。一天中午,秦怀茂和工作组成员在睡午觉时,被门铃声惊醒,出门一看,一位村民拉了一电动车西瓜,要全部送给工作组,实在推却不过,工作组成员只得留下了三个,并回赠了一盒月饼表示感谢。

与村民结对认亲、交朋友是新疆财经大学住村工作组的工作内容之一。在库台克勒克村,秦怀茂的“亲戚”是三小队一位名叫吾斯曼•阿尤甫的锅炉工。今年开斋节那天,秦怀茂给吾斯曼•阿尤甫阿喀(大哥)送去了两袋面粉、一桶油。古尔邦节那天,新疆财经大学“访惠聚”工作组组织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秦怀茂又给吾斯曼•阿尤甫送去了一条崭新的李宁牌运动裤、一件西装和200元钱。而吾斯曼•阿尤甫也投桃报李,不但给“访惠聚”工作组送去蔬菜等食品,还经常帮着他们干活儿。有一次,秦怀茂在吾斯曼•阿尤甫家看到了他种的葫芦,因为葫芦有福禄的寓意,心里特别喜欢,随口说了句想要一个,没想到这句无心之言被吾斯曼•阿尤甫记下了。葫芦成熟的时候,他和儿子一起,给秦怀茂送了6个大葫芦还有一袋核桃。这个举动让秦怀茂感动不已,他留下了两个葫芦和那袋核桃,给了吾斯曼•阿尤甫100块钱。

秦怀茂说,住村工作不能只盯着村中的“大事情”,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对群众的关心落实在细小方面,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在这样点滴的情感交融中,各族人民的心才能紧紧地贴在一起。(新华网原载,中国民族宗教网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