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发声亮剑】新疆财经大学副校长艾光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必将泡沫化

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必将泡沫化

新疆财经大学副校长  艾光辉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潮日益呈现蔓延态势。新疆作为反分裂、反极端主义前哨,斗争形势同样十分严峻。每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在这样一场关乎新疆乃至国家根本利益和未来前途的严峻斗争中,都必须站稳立场,亮明态度,以实际行动做反恐维稳斗争的排头兵。我们坚信: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潮必将泡沫化。

首先,中国的迅速崛起,清晰地表明在反分裂、反极端主义斗争中,时间站在我们一边,未来站在我们一边。

今天,对于中国崛起的不可逆转性,全世界已经没有什么人持怀疑态度。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日本的GDP只是中国的一半。201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于该月10日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世界工厂和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中国的很多发展指标都已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平均水平。中国有20多个重要经济指标,如钢产量、粮食产量、高速公路里程、发电量等,已经超过美国。更不要说高速铁路营运里程,中国占了全球的50%,美国连一公里都还没有。1990年时,台湾的GDP相当于大陆的43.8%,到2013年时却只占大陆的5.2%。过去,日本一直是亚洲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可是,2014年,中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占亚洲高科技产品总出口额的比例已上升到43.7%,而日本却降到7.7%。中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覆盖人口约44亿,占全球63%,经济规模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29%,沿线国家和地区60多个。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而且也将重新塑造世界的格局。中国今天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前景,是我们在与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斗争中战略定力和必胜信心的根本来源。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我们越来越有力量和资源打击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同时,伴随着国家的强大,贫困与愚昧将被消除,祖国的凝聚力、现代生活的吸引力将极大增强,各族人民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一个真理:你与你的民族的发展、繁荣与自豪,都来自而且只能来自这个统一的、蒸蒸日上的多民族国家。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赖以寄生的土壤将被彻底铲除。

其次,中国走向统一的趋势,近代以来从没有像今天这么明朗而强劲。

二战以后,世界上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多,联合国成员国由51个增加到194个,加上非联合国成员的政治实体,已有204个。也就是说,从世界范围看,国家分裂似乎是一个主流趋势。尤其是原苏联的解体和今天欧盟面临的分崩离析的危机,似乎都印证了这个趋势。但是,“这边风景独好”,社会主义的中国却呈现出一个相反的趋势,就是国家的统一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巩固。1997年,我们收回了香港主权,1999年我们又收回了澳门主权。中国成功地与俄罗斯、越南等国解决了陆路边界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我们在捍卫钓鱼岛、南海主权权益方面,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自信。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也越来越坚定,和平统一的决心也越来越强大。在中国历史上,统一总是大趋势,而分裂只不过是小插曲。虽然今天境内外的分裂主义与极端主义势力仍较猖獗,但和中国的统一大势相比,不过是螳螂挡车。在中国国际环境相对恶劣、中国综合实力还较弱的时期——比如上个世纪20年代,“东突”势力的分裂图谋都未能得逞,在当今中国迅速崛起的时代,他们的分裂活动就更加没有丝毫希望了。

再其次,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肆虐,恰好是其泡沫化的前兆。

在今天反恐斗争中,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恐怖主义并不是伊斯兰文化或伊斯兰教的必然产物。在历史上,伊斯兰世界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而且它对于其他文明的包容性也让历史学家赞叹不已。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从伊斯兰文化中看到许多闪烁着人类智慧与人性光芒的遗产。一种古老的文明如果没有内在的生命力,绝不会走到今天并影响十几亿人。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正视,在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伊斯兰文明确实没有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缺乏深刻而系统地反思与变革,加上霸权主义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的影响,伊斯兰世界至少是部分地区,变得日益边缘化、保守化乃至极端化。实际上,无论多么伟大的文明,都需要与时俱进,都需要不断变革与自新。在中国的中东部广大发达地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与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深刻的反思与扬弃是分不开的。当年,鲁迅为了推动国民的觉醒和文化的革新,不惜把中国传统文化斥责为“吃人”的文化,他说:“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尽管在今天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我们为了彰显自身的软实力,对传统文化更多地强调传承,但这绝不意味着鲁迅那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是错误的。实际上,正是有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清算,我们今天才更清楚地知道需要传承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什么。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人们具有深刻启示价值。任何一个民族,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文化,你都应该懂得任何文化都需要时时更新,你都应该懂得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百分之百优秀而没有任何缺陷,你都应该懂得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包括宗教文化)不能被反思和批评,你都应该懂得没有任何一种民族文化能完全满足全球化背景下本民族发展的需要,你都应该懂得文化需要交流互见与包容共存。你可以坚守自己的文化习惯,但不能背离国家法律和文明规范;你可以要求别人尊重你的文化习惯,但绝不能要求别人迁就你的文化习惯。当下,我们在极端主义那里看到的,正是文化的偏执、自恋、自大、自卑、自虐、自闭的综合症。辩证法告诉我们:物极必反。分裂主义势力的穷凶极恶以及极端主义的恶性蔓延,恰好是其穷途末路的表征。你可以不相信人们的预言,但你不能怀疑辩证法,那是世界的根本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坚信,伊斯兰文化作为人类文明遗产将会被传承下去,并在反思与变革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但伊斯兰极端主义则终将难逃泡沫化的命运。

我们坚信,在反对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斗争中,时间与未来站在我们一边;我们坚信,中国的统一将随着中国的崛起日益完整与牢固;我们坚信,伊斯兰极端主义终将泡沫化。但仅有坚定的信心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实际的行动。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心脏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只有各民族人民心心相连,才能筑起反分裂、反极端、反暴恐斗争的铜墙铁壁。而要维护好民族团结,各民族人民就必须在文化上互敬互见互融。对一个民族最大的敬意,来自对他们文化的尊敬与理解。同时,每个民族的文化精英、尤其是知识分子,又需要时刻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精神与能力,促进文化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在反对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错综复杂的斗争中,面对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言论,各民族知识分子都有责任挺身而出,发挥激浊扬清、正本清源、匡正视听的作用。反对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斗争没有民族界限,因为他们不能代表任何民族,他们是各民族的公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信仰教育的力量。教育不仅传承文化,而且革新创造文化;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人性的良善,与各种极端主义水火不容;教育总是导向不同文化与族群的融合而不是隔离分裂。只要新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手挽手、肩并肩站在一起,就一定能够筑成反对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钢铁长城,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