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奋斗为翅,翱翔九天——我和我的祖国

  一百年前,一群青年为了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在残破的祖国大地上,寻求新思想的指引、寻找一条民族出路;九十八年前,南湖浩渺烟波上,一艘画舫中十多位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外地青年组建了新政党,从此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东方这篇古老的土地上;七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建立了新中国、走向新纪元。穿越历史的烟云,我们清晰地看到:进步青年、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立起了一种紧密的联系。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我从小沐浴党的恩情,在二十多年的成长中,从身边的点滴变化感受着祖国的日益强大。

  十七年前,一列火车从中原开到西北,来自河南的奋斗者,带着理想与憧憬,来到祖国的西部边陲。我的父母就在这列火车里,从此扎根祖国边疆、屯垦戍边,在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那时新疆的发展远不如内地,地广人稀、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虽然有大量可利用的土地,却没有改造成可耕种的土地。一片片戈壁荒漠、盐碱地、芦苇滩,土地虽多但绝非良田。一群群垦荒者负锹荷锄、抗着坎土曼,行走在田间地头。偶尔有骑着自行车的人,把农具卡在后座上,翘起长长的尾巴,令步行者羡慕不已。戈壁上、沙土上坎坷难行,一脚深一脚浅,人们日复一日地走过,慢慢走出了一条小路。

  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科技支撑、需要时间改造、需要人力付出。土地改良后又面临春天的沙尘暴,大风刮起的漫天黄沙,打死了刚刚冒出头的庄稼,夏天的冰雹,像极了战争年代的飞机大炮,猝不及防将已经繁茂的庄稼砸得面目全非。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奋斗的路充满了艰辛困苦。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些奋斗者团结一心,十七年扎根在祖国的西北边疆,建成的新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身边的环境:团结友爱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在这片荒芜里种下希望,收获成功:义务植树,阻挡风沙,拓延绿洲,屯垦戍边,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戈壁土路变为通达的水泥柏油路,地窝子、土坯房、小平房变为政府补贴的惠民保障居民楼,春季田里铺盖双层薄膜,夏季人工干预减少雹灾,大农业蓬勃发展。国家有保障,人民有动力。

  从荒芜到繁荣,从贫瘠到肥沃,从穷困到富有,从蒙昧到文明,祖国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家庭也在不断变化成长。牙牙学语的我长成了健硕的青年,从启蒙到成才,我在现实生活中体会思考、总结:我生在中原,长在新疆亦成才于新疆。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我只是十三亿华夏儿女中的一员,我没有什么了不起成果,也不是什么名人,但我具体而细微的人生路、成才路与祖国的发展腾飞密不可分。大国成小家,小家强大国,祖国母亲的庇护、祖国母亲的强盛,让我心怀感恩,立志成才,为建设更好家园贡献微薄之力!

  我是一名六月转正的新党员,成长在中华崛起的征程中,面临着祖国最好的新时代发展机遇。学习历史,我在书本中感受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回忆过往,我在点点记忆中找寻迎难而上的拼搏气质;畅望未来,我在建设蓝图中坚定灿烂辉煌的中国梦想。

  百年传承,今日到我,我是中国青年,五四火种在心,复兴大任在肩,让人民更加幸福,让家园更加美好,让祖国更加昌盛是我辈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祖国七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前辈英豪筚路蓝缕的开辟之功,七十年的辉煌成就为我们的奋发向上奠定深厚基础。不忘党恩,牢记使命,立志回报社会,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展现当代青年蓬勃的青春风貌,用努力攀登支撑我们勇立于时代的潮头,用汗水和青春铸造人生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

  

  

                                 文化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2016-1班

                                    徐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