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11月1日,新疆财经大学阿勒泰校区文旅学院组织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前往阿勒泰地区博物馆开展“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由文旅学院行政负责人关靖云副教授、班主任王宏基老师、夏克拉·夏亚洪老师带队,围绕“在地文化与旅游业态融合”主题,通过实地观摩、分组研讨等形式,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

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沿着“金山银水”的历史脉络,系统考察了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印记。从见证“人类滑雪起源地”的古老岩画,到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的史前遗存;从体现草原丝绸之路交流的战国漆器、唐代铜镜,到承载游牧文化的石人、鹿石,学生们在实物与史料中,深入理解阿勒泰“千里画廊”的深厚文旅底蕴。大家重点围绕冰雪文化起源、草原丝绸之路节点等特色资源与康养、冰雪、体育等新兴旅游业态的融合发展路径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课程中‘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章节有了全新认识,”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表示,“博物馆中展示的滑雪文化史料,不仅印证了阿勒泰作为人类滑雪起源地的历史地位,更为我们设计具有文化内涵的冰雪旅游产品提供了创新思路。”调研过程中,学生们分组协作,从资源评估、产品策划到市场推广等维度,系统分析历史文化资源在当代旅游活动中的转化路径与应用潜力。

授课教师关靖云副教授指出:“将课堂移至博物馆,是‘旅游学概论’课程改革的重要探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培养他们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产品设计的能力。阿勒泰地区丰富的文旅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优质平台,特别是‘金山银水’‘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雪都’等独特标识,为我们开展在地化、特色化教学提供了优质平台。”

此次实践教学是文旅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通过“理论教学+实践应用+创新融合”的路径,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相结合,培养“立足地方、挖掘特色、创新融合”的专业素养。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地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紧密对接,为新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供稿:阿勒泰校区文旅学院)(责任编辑:教学办)